华东电力

华东六省一市高校英语教学情况调查目标与设计 

来源:华东电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0

1.0 引言

中国大学英语教育是一项涉及3000万大学生的重大工程,也是事关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缺乏明确的定位,一直深陷于“应试教育”的泥潭而难以自拔。现阶段,中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如何从国家战略角度主动适应《纲要》提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整体思考和布局?各高校的英语教学如何寻求不同的定位,成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游离在其他学科教育之外的纯粹的技能培训?

2009年9月起,本人指导的部分博士生和访问学者组成了一个课题组,选择华东六省一市的部分有代表性高校,采用问卷、访谈和课堂观摩等形式对公共英语和英语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和教学现状开展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对中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战略定位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教学的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2.0 调研背景

2.1 新时期我国外语学科面临的挑战

(1)外语学科缺乏长远规划,难以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协调和管理不同层次上的外语教育以及与外语有关的政策和语言规划(胡文仲,2001;束定芳、华维芬,2009)。作为一个拥有全世界最多外语学习者的大国,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外语能力标准,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外语能力认证机构;第二,缺乏一个中长期的外语教育战略规划。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面临“走出去”、融入世界的挑战,同时,也面临境外一些对中国崛起感到焦虑的各种势力的遏制和挑衅,国家迫切需要懂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熟知相关国家国情、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各类人才,为国家安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安定服务。但我们现在一方面缺乏对关键外语语种的界定和研究,另外一方面一些重要外语语种在全国的布局也缺乏宏观的政策引导或安排,对外语人才种类、层次和数量也没有从宏观上进行调控;第三,从专业发展角度看,不同语种发展很不均衡,外语教育和专门人才培养缺乏应有的层次和区域布局。总体上看,高端外语人才匮乏,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边境地区尤其如此。外语语种专业的开设和布局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大,一方面是一些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外语专业人才过剩,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边境地区,外语专门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供不应求。全国范围内,一些应该作为关键语种的非通用外语,既没有教学点,也没有研究型人才,一些重要的外语语种缺乏储备人才;与此同时,英语专业“泛滥”。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在大学生失业排行榜上连续排名靠前。据统计①,全国1000多所高校,几乎每所高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招生人数动辄数百人,学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程度很低;第四,外语专业课程设置严重脱离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大部分外语专业学生只会基本的外语技能,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对所学语言相关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了解很少。外国有许多“中国通”,有大量研究中国各方面问题的专门机构和专家,但中国却缺乏相应的“外国通”,对国外很多问题缺乏专门的研究,严重制约了中国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的主动权,影响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

(2)外语教学定位模糊,应试泛滥,难以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急需的国际化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们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毫无疑问,大学毕业生要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其前提条件之一就是掌握一门甚至多门外语,特别是英语。然而,目前很少有大学能够把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课程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审视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模糊,不少学校都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后,英语学习则基本结束,之后,甚至仍在学校期间,都很少有使用英语的机会。英语技能未能有效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文学写作与伟大的心灵文学阅读与通识教育研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