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电力》
“做事耐心,不怕麻烦,
勤奋努力,为人低调。”
这是身边同学对李峰宇的一致评价
大学三年
他全部课程GPA 3.90/4
47门满绩
学业成绩居专业第一
获两次国家奖学金、一次宝钢奖学金以及
一次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
并于2020年将校长奖学金收入囊中
初见李峰宇,是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二楼的公共空间。暖黄色的装饰灯下,李峰宇侃侃而谈,一扫文科生对于理工男“沉默寡言”的刻板印象。
李峰宇是光华书院2017级化学专业本科生。即便已经成功推免至复旦大学化学系,他依然没有松懈学习的节奏:每天按时打开电脑跟进毕业设计,不时与导师交流科研进展。“大四并不意味着悠闲散漫,过上‘养老'的生活”,他笑着说。
学科壁垒?不存在的
在外人看来,化学专业学生的日常生活应是与量筒、烧杯、滴管为伴,罕有人会想到计算机也能处理化学实验。后者,正是李峰宇的科研常态。
李峰宇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计算化学,相较于实验化学,理论计算化学需要扎实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少而精、博而通、超越知识点、以思维传授为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恰为他打破学科壁垒提供了良好平台。
大一下学期,他在通识必修课“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上学习了Python语言。“刚开始我还是一个电脑小白,对计算机的逻辑语言还是感到有些生疏,难以接受。”认真完成几次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李峰宇觉得“这个是我的菜”,“可以通过敲敲键盘让计算机作图,还能依据编程得出复杂的运算结果”。
李峰宇与现任导师夏飞副教授合影
大二下学期,他修读现任导师夏飞副教授的专业课程时,第一次了解到化学专业居然还可以与计算机科学产生联系。老师布置了一门需要计算机语言完成的兴趣作业,李峰宇是班上为数不多成功完成的学生。夏飞老师对他在课堂的表现赞誉有加,并向他抛出了加入自己实验室的“橄榄枝”。原来,夏飞老师也是一位跨学科人才,虽然主攻方向为化学,但在生物、数学、计算机等交叉领域同样富有建树。
一进入导师的实验室,李峰宇即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属,相较以往,参与理论计算化学研究,更能让我充分了解、掌控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大二结束后的那个暑假,他经常乘最早的班车前往位于中山北路校区的实验室。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软件由C++语言编写,源代码动辄上百兆,李峰宇与课题组成员仔细研究和调试各种指令后,根据需要设计新的接口,乐此不疲。
“或许有人认为理论计算化学是一个小众学科,因而忽视了其重要性。”李峰宇解释道,“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在实验中难以捕捉的中间体分子,却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推测出其具体结构,进而帮助实验人员更加清晰地揭示复杂的因果关系。”
此外,李峰宇还与同学组队积极参与了物理、计算机等学科竞赛,斩获国家级奖项1个、省部级奖项1个、校级奖项3个,且均为第一获奖人。李峰宇从未将参加跨学科竞赛视为“不务正业”或一种额外负担,而是“努力让自己学到新的知识,并通过取得成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本科生做科研?不为发论文
多年以后,李峰宇依然会想起那天早上的场景。
起床不久,他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突然,他看到一封导师转发的邮件,邮件原始发送人为J. Phys. Chem. A杂志编辑部。“第一次收到全英文的邮件,这封邮件我看了好几遍,才敢确认是发送给我的。”信中是编辑反馈的修改意见:“研究过程很严谨,如果再补充一些细节数据就更完美了”。
这是他第一次与导师合作向SCI期刊投稿,并且是第一作者。在此之前,他已经付出了7个月的时间。
然而,本科生做科研,谈何容易?刚进实验室时,他感到不知所措。面对全英文的文献,他读完之后“思路很乱”。使用国外的实验软件,说明书上大量的专业术语缩写让他摸不着头脑。为了尽快入门上手,熬夜自然成为常态。
“大二才做科研是不是太晚了,读文献速度慢,实验过程中有太多疑惑,这是不是我的问题?”李峰宇萌生出挫败感,他向导师夏飞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令他意外的是,导师鼓励他,大二能加入实验室已经是头雁先飞,“很看好你!”导师这番话拨开了笼罩在李峰宇心头的疑云,他豁然开朗。
上一篇:中建铁投集团华东公司举办多彩活动庆“三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