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电力

孙明经最大贡献就是活下来 

来源:华东电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0

1939年11月,孙明经与摄影家庄学本(左,中国影像人类学先驱)在西康考察中不期而遇留影。摄影/孙明经

1947年5月,孙明经在金陵大学校园内指导学生 孙明经祖籍山东掖县(今莱州),1911年生于南京,1992年逝于北京。

中国电影教育的先驱者。

中国著名的第一代摄影师。

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中国摄影专业摄影技术课程的开创者、奠基者。

中国将摄影用于科学考察范畴的先驱者之一。

中国第一份电影专业期刊的创办者。

中国电影理论史上第一部译著的翻译者。

……

第一次听说孙明经,是2014年12月,在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中心”二楼的“电影传奇”馆。200平方米左右不大的馆,展陈空间寸土寸金。而有关孙明经的内容却占了一个独立的展区,讲解老师讲他可以讲上一个小时。

“他81年的生命,其实能带出好多历史的进程、过程,让我们看到一些令人感慨又令人无奈,一个知识分子个人的命运,也看到一个国家巨大的苦难。”讲解老师言语克制。

于是寻踪而去,找到了孙明经先生的儿子、北京电影学院退休摄影师孙健三老人。2015年、2016年,我进出他位于小西天的家许多次。我们一起在电影资料馆看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纪录片《燃烧的影像》(里面有很多影像出自孙明经先生之手),我吃过他请我的面条,拿过师母手制的粽子,因为失恋还在老人面前失态掉过眼泪。

后来,电脑里存的跟孙老师的访谈,以及相关孙明经先生的资料分别到了几万、十几万字。我被海量信息淹没了,不知道只有一个版怎么讲孙明经先生的故事。于是开始躲着孙健三老师。

接下来生活里却磕头碰脑到处都是“孙明经”——在鼓楼西剧场看话剧,咖啡厅的书架上碰到《孙明经手记》;去电影学院采访,为杀时间偶然进了北电校史馆,在校史几乎最前面,看到孙明经和妻子的名字和照片;读《风过华西坝》,里面有一段描写的是孙明经在南京的婚礼(《魏特琳日记》作者魏特琳女士当主婚人);参观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展板上大屠杀前南京人岁月静好的游园照是孙明经拍的;采访重庆人拍的抗战纪录片《大后方》,里面金陵大学西迁入川的影像也是孙明经的手笔。

6年过去,有关孙明经的书籍、影册共11本,一直镇着我书桌的左首。电脑里相关资料一直在增加,比如,2019年7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八十多年前的“新媒体人”——中国电影教育开山宗师孙明经的影像人生》的报道。

2020年10月19日,北京电影学院庆祝建院70周年。

就要到来的10月31日,是孙明经先生109岁诞辰。

今天中国无电影专门学校和专业

正待将来由明经小弟开创

孙明经1911年生于南京。早慧,4岁入初小,7岁初小毕业。

其父孙熹圣、其母孙隋心慈是最早一代接受西方教育的中国人。1882年,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夫妇在登州府(今山东蓬莱)开办登州文汇馆,是“泱泱中华大地上第一所大学”。孙熹圣夫妇即是登州文汇馆第二批学员(第一批学员中8人后来随清末满清政府咨政顾问、大传教士丁韪良去北京,建了如今北大和北师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

孙熹圣可说是最早和电影结缘的中国知识分子,他第一次接触到电影机是1898年。他是第一个把外文CINEMA叫作“电影”的中国人。1903年,他成为最早在中国大学课堂中放映电影的中国教师,也是南京金陵大学前身汇文书院“校园电影”的推动者和参与者。

有此父母,孙明经自儿时起对照相和电影即不陌生,5岁时就有亲手使用多种相机拍照的机会。孙熹圣每到各地讲学和考察,都携孙明经同行,告诉儿子“多看照片和电影对广见识大有好处”。1915年,4岁的孙明经第一次在金陵大学校园中看了由学生放映的“校园电影”。

1926年,孙明经15岁,在中华公学读高三年级,他向父亲请教该升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方能向“研究电影的学者”方向迈进。孙熹圣于是携子前去拜访金陵大学文理科长陈裕光博士。孙熹圣和陈裕光父亲是好友,孙熹圣还教过还是小学生的陈裕光放电影。

陈裕光对孙明经说:“电影本是科学成果,今在美国发展已无孔不入。明经小弟欲求这个发展方向实在很好。今天中国无此专门学校和专业,正待将来由明经小弟开创。”

上一篇:新一轮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出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