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电力》
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多地出现电力供需失衡。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我国电力体制机制存在深层次问题有关。因此,在“十四五”期间建设新一代电力系统的过程中,我国不仅要完善电力市场机制,平衡传统火电和新能源,还要计算经济增长。网格升级的帐户。
(文丨我们的记者?苏南)
改善电力市场
电力改革亟待进一步推进
在业内人士看来,提高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水平的关键在于电力市场的建设。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不仅可以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还可以使电力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电力系统的用电成本最低。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研究所所长陈浩勇表示,近年来,我国电力装机容量特别是煤电装机容量一直处于产能过剩状态。煤电利用小时数长期徘徊在4000小时,可再生能源已被废弃。现象也时有发生。今年部分地区缺电主要表现在用电高峰时段供电不足。缺的是“电”而不是“电”。从源网负荷分析三个方面来看,电力不足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供电侧调峰能力不足,电网输电能力不足,用户侧需求响应能力不足.
陈浩勇分析说,供电侧调峰能力不足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其长期存在不仅与供电规划、电价政策有关,还与当前形势下的发电运行方式有关,如省所需的发电后备容量。太多了。同时,电网输电能力不足与电网规划有关,特别是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利用率低,关键时刻不能突破;用户侧需求响应能力刚刚开始建设,需求响应能力的不足也与电价机制有关。
“在电力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没有合适的市场机制引导发电和用电实现自我平衡,也没有足够的措施鼓励发电企业在高峰期预留灵活的资源获取利润剃光,所以发电 电力供应商对电力稀缺价值的不敏感和用户用电习惯的“任性”最终导致了今年年初极端条件下的电力危机。”华东电力设计院智慧能源办公室主任吴军宏告诉记者,近期极端天气造成短期电力供需失衡是正常的,尤其是在电价几乎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如果电力系统为了满足所有不受价格约束的高峰负荷而发展,必然是不经济的,这也说明电力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建设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竞争环节的市场化。我国电力市场建设面临的现实是,有计划与市场齐头并进,省内、省际市场同步发展,缺乏协调配合。市场规则。因此,如果市场价格不能正确反映供求关系,市场就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竞争链接营销
最大化垄断链接的社会效益
那么,在电力市场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计算电网转型升级的经济账?
在吴俊宏看来,如果把电网转型升级的意义延伸到市场化业务,比如辅助服务的电网侧储能服务和用户交互的智能用电服务,政府首先要考虑的是政府在计算经济账户之前的反应。电网公司开展市场化业务是否有约束性限制,则只考虑公司是否有合理的收入渠道开展市场化业务。
陈浩勇认为,电网转型升级的经济账可以广泛理解为“划算”,即在满足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电网转型升级还必须坚持“中发[2015]9号”文件的基本精神,即“控制中间,放开两端”,将竞争环节之外的竞争环节推向市场。输配电的自然垄断。
“经济账户的意义无非就是花了多少钱,是否有合理的投资回收机制和用户支付机制。”吴俊宏直言,如果电网改造升级只针对垄断输配电业务,投资最终要通过输配电价恢复,全社会用户都会为改造买单。输配电业务升级。这样,电网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就不再只是简单的企业投资决策行为,而是不仅要考虑技术进步,更要考虑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解决路径。
专家提出投资闭环监管模式
在建设新一代电力系统的框架下,如何推动电网提高运行效率和精准投资,同时支撑供电质量和系统安全底线?
对此,吴俊宏表示,电网企业的投资监管和输配电价激励机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采用的“允许成本+合理收入”模式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这种方式从政府监管的工作量和企业投资激励的效果来看还是不够的。同时,目前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许可成本的认定上,缺乏对投资效果的事中事后监管。
“几年来,我们参与了某省市发改委组织的电网投资监管研究,提出了电力项目审批部门、价格管理部门参与的闭环监管模式部门和能源监管部门。这显着加强了对电网公司的监管。冲动性投资约束和精准的投资激励。”吴俊红表示,从长远来看,规模竞争法可能是一种更具操作性的监管方式,但需要培育更多的输配电企业,目前正在进行中,增量配电改革为采用这种方式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后在配电网侧采用这种监管方式。
上一篇:新能源将增125%,电力系统咋办|“聚焦新一代
下一篇:没有了